我们知道,由于光信号本身的性质,很久以来光传输系统都是一个封闭的专有系统。其硬件(包括光收发器,光放大器OA,波长多路复用器/多路分解器,波长选择开关(WSS)和增益均衡器)紧密耦合在一起,而且其控制和管理软件也与硬件紧密绑定在一起。
如今,由于相干技术的出现,频谱效率和接收器灵敏度等大大的提升,可以更加简单和容易的设计光传输系统。同时在技术上,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的发展也是一大助力,较多厂家的SDN的控制器已经能够通过标准化的NBI接口协同不同设备商设备。在场景上,特别对于DCI需求,其网络结构和设备相对电信网络更加容易部署,这也是很多互联网厂商想要做开放光网络的原因。当然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运营商希望通过开放解耦的光网络系统来提高网络效率,从而降低CAPEX和OPEX。
总的来说,开放光网络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级别,下面我们逐个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种情况最封闭的是文章开头说的那种情况,即包括硬件和软件都是来自于同一厂家。在运营商看来,封闭的网络由于是私有接口,无法统一管理,也不利于互联互通。更重要的,厂商锁定之后,升级扩容成本高,或美其名曰阻碍创新。
第二种情况是光线路系统是开放的:开放式线路系统。包括ROADM等,在这种开放式线路系统中,我们可以采用外来波长Alien Wavelength方案,即提供Transponder/Muxtranspoder,承载在第三方的网络中,包括利用它的OA、分合波单元、ROADM等。这里的ROADM系统之间不需要实现互操作。最后,其控制软件,无论是本地开发的还是来自第三方的,都可以管理来自不同厂家的设备。同一线路系统上的不同波长可以来自不同的设备商。在更关注距离和性能的网络中,比如在长途骨干传输系统中,这种情况使用的比较多。
第三种情况是开放的模块系统。在硬件上,由标准化和模块化的硬件组成。这个系统中每个模块,包括OA放大器,光收发器以及开放的ROADM系统都是标准互通的。特别是开放ROADM系统也必须遵循由标准定义的规范,例如OpenROADM多源协议(MSA)。从而允许来自不同供应商的设备并可以在一个光线路系统中进行互操作。
在软件上,是基于统一的基于云的软件平台。通过YANG模型和NETCONF协议构建开放式光学传输设备的北向接口标准。同时也要求大多数设备支持传统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和命令行界面(CLI)协议。运营商可以基于这些模块构建自己的光系统。通常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白盒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控制器可提供对硬件设备和整个网络的控制和管理功能,包括配置,性能监视和警报管理。通过YANG模型向控制器提供设备的抽象数据,以便控制器可以发现设备的功能等。同时设备的配置可以通过NETCONF或其他协议完成。也可以通过NETCONF或流遥测Streaming Telemetry进行性能监视,并通过SNMP或流遥测进行警报通知。控制器还可以通过发现设备功能及其连接来构建网络拓扑模型。该控制器向上层业务和服务应用程序提供其功能,例如数据分析等。
那么光网络开放系统是由谁来推动的?除了运营商,至少有两个组织致力于推动光网络的开放和标准化。上面我们已经提到OpenROADM,还有一个是OpenConfig。OpenROADM是一个MSA,它定义了ROADM、收发器和可插拔光学器件的互操作性规范,规范包括光学接口和数据模型等。
而OpenConfig是一个由运营商组成的非正式工作组,其目标是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原理开发动态和可编程的网络基础设施。对比来说,OpenConfig模型比OpenROADM要成熟和简单一点。
理想是美好的,开放光网络实现软件编程从而实现网络配置一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困难之一是来自厂家,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光网络上来承载其他设备商的光收发器,毕竟光网络设备投资非常大的一部分是来自于收发器(光模块)。
开放光网络能走到哪一步,让我们拭目以待。